编辑先生:

    《枫华园》第七十九期登载莎克先生(女士)的文章《上帝,信仰,爱》,自
称“一个生物学和考古学的门外汉”,却又断言“进化论作为物种起源的解释看来
是不灵了”。笔者作为一个生物学的“门内汉”,深知进化论目前在生物学界依然
被公认为有关物种起源的唯一科学的解释,莎克先生所列举的那些“诘问”,乃是
从基督教宣传资料搬来的别有用心的谣言,粗知现代生物学者即知其谬。但这些谣
言在留学生中本已有流传,现在又通过贵刊传播,笔者觉得有稍加驳斥,以正视听
的必要。

    莎克先生称“化石证据已证明了所有这些阶段,唯独缺了最关键的一点:阶段
之间的联系。”“所有的物种似乎都是突然出现在化石记录中的。各大类生物之间
截然分开毫无过度(渡)的痕迹。”事实上,各大类生物之间的过渡型化石已被大
量地发现,最著名的有鱼类到两栖类的过渡型(总鳍鱼,鱼石螈)、两栖类到爬行
类的过渡型(蜥螈)、十几种从爬行类到哺乳类的过渡型、陆地哺乳类到原始鲸类
的过渡型(巴基斯坦古鲸)以及神创论者最感头疼的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作为
过渡型是如此的直观,以至于神创论者竟指责现存的始祖鸟化石都是伪造出来的,
但是在经过严格的重新鉴定后,发现这种指责乃是无稽之谈(参见Science 232:62
2-625);而且在1987年11月又发现了一具始祖鸟化石(Science 240:1790-
1792),这种指责更是不攻自破。
    莎克先生称“在生命自然形成的每一个必要阶段上,从氨基酸、蛋白质、细胞
,到作为物种基础的遗传密码的载体DNA的形成,都有事实上和逻辑上的不可逾
越的障碍,每一个步骤碰巧发生的概率都小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事实上,生命
自然形成的每一个必要阶段都已经在实验室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模拟,并不存在不可
逾越的障碍;而那些“概率都小到了荒谬绝伦的地步”的计算,源于英国天文学家
Hoyle,在分子生物学界向来被当成门外汉的笑话,却被某些教徒奉为真理。

    莎克先生称“被作为进化发生机制的突变现象也被证明只能导致并非优化的同
类变异。”事实上,突变现象早已被证明能够导致优化的变异,否则作物育种、遗
传工程都无从谈起了。其次,变异的好坏都是相对于目前的环境而言的,如果环境
改变了,本来是不好的变异可能反而有了优势而取代野生态。病菌对抗菌素的抗药
性、害虫对杀虫剂的抵抗性,都是由于有更强的抵抗力的变异被选择,逐渐取代了
野生态的结果。
    莎克先生称“至于大家熟悉的各种‘猿人’,迄今全部的化石证据可以放进一
具棺材里。”在二十年前,猿人化石确实罕见,人类学家也经常自嘲一个桌子就全
部摆得下,莎克先生的所谓“迄今”,大概是迄到二十年前。自七十年代以来,光
是在东非就已经找到了几千具半猿半人的化石,莎克先生心目中的棺材未免太大了
点。
    莎克先生称“作为年代依据的放射性衰变方法用于4000年以上的样品结果
极不可靠。”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放射性衰变方法并非只有一种,根据放
射性同位素半衰期的长短而有不同的应用年限。碳14的半衰期只有五千七百年,
如果用于测定四万年(不是四千年)以上的样品结果确实不可靠,但是科学家们只
用碳14测定出土文物的年龄,并没有人用它来测定古生物化石年龄。化石测定一
般用钾40,其半衰期长达十亿年,可以测定年龄一百万年以上的样品,年龄一百
万年以下的反而测不准。
    最后,莎克先生提到了“手表--眼睛悖论”,本人恰好写过一篇文章从分子
生物学的角度论述这个问题,题为《没有设计者的世界》,登于《民主中国》第2
9期,感兴趣者可以一阅。
    希望编辑先生能登载此信,以免以讹传讹。
    顺颂
编安!

                      方舟子,生物化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