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4日下午3时许,河北一家化工企业的老板带着一群技术人员急匆匆地赶到天津港,并且找到了公安部“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指挥部。他们告诉指挥部工作人员,自己公司还有700吨的氰化钠在发生爆炸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仓库里。
天津市环保局的一位官员对“700吨氰化钠”倍感吃惊,该官员告诉南都记者,要么,就是这个“700吨”的说法不属实,有待确证;要么,就是企业严重违规经营。据南都记者了解,根据瑞海公司该仓库环评报告全本,氰化钠的最大暂存量只有10吨,而且应该放在2号危险品库里而不是露天堆场。
天津环保局回应质疑: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天津市环保局一位官员对南都记者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你的事,你现在赖,将来检察院也找你;不是你的事,现在不管谁怎么说,将来依法依规也不是你的事。”
他告诉南都记者,一个企业要办完手续,可能要盖上百个章,拿到多个部门的批文。环评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环保管的就是环境的影响。就一个项目应当和居住区保持多少距离而言,归安监局管的是安全防护距离,归卫生局管的是卫生防护距离,而环保,则有针对污染物影响的环境防护距离。这几种防护距离所执行的依据分别是安全影响、健康影响和污染物浓度,分别由各自的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标准。
按理说,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各部门审批都应该是独立进行的,“但是谨慎起见,”该官员说:“在实际的操作中,像危险品仓库这种敏感项目,我们也都是要先参考他的安全许可,才进行审批。”
环境的防护距离又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一,是常规的环保防护距离,是对于污染源而言的。有污染物的排放才有污染物的防护距离。但是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这一类仓储项目,并没有污染物的排放,因此本身污染物的防护距离就是零。
“他这个还不比其他仓库,按照报批的材料,只是一个临时的中转站,连拆封、分装的活都不干。如果他的生产过程,是大桶打开,分装小桶,那就会有无组织排放。但是他申报的作业内容,连分装都没有,都是原桶原罐。”该官员说。
环保还要计算一个事故风险下的环保距离,这又是什么概念呢?该官员解释说,就是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势必会有一部分物质燃烧不完全,或者有毒物质要泄漏,会污染到周边空气。这种情况下的防护距离就是我们说的事故应急状态的防护距离。这次事故而言,本身已经超出了预测,但也还没有因为污染致伤致死的。
他并告诉南都记者,虽然目前事故区域存在氰化物的隐患让所有人都很担心,但是不管是气体里也好水也好,从目前监测和采取的措施情况看,并没有因为氰化物造成的人员伤亡。而且,专业的防化人员已经进场进行勘察处置,场界内的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道也是已经被隔断的。环保部门不能进入事故核心区的场界内,其负责的内容,就是在场外进行监测和相关的应急处理。
“我们的监测队伍是在现场的,如果到了需要疏散、转移的情地步,我们会向总指挥报告。”他表示,尽管企业目前无法向有关部门提供货品清单,但事故次生的灾害风险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原本,当那些放在堆场和仓库里的危险化学品还是货物和“产品”的时候,其监管责任并不在环保。然而,当发生了事故,这些东西可能已经发生了泄漏、反应、损毁,变成了“危险废物”,就必须得当作污染源管理了,环保局必须得掌握清楚其类别、数量等详细情况并进行相应处置。只是,天津的“812”事故太大,截至2015年8月15日上午,事故核心区内的废墟里还在冒出火红的火焰和滚滚的黑烟,核心区现场仍然封锁着。抢险救灾任然还排在第一位,尚无法进行清理和系统的危险品转移、处置。
“大家都着急,但是也得有个时间和过程啊。”该官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