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向《读书》扔西红柿:绝对复杂 

黄集伟

     《读书》近日成为传媒热点,细想起来有些蹊跷——因为《读书》杂志自
己也是一家传媒,而且还曾经是一家号称为知识前沿的传媒。好比说,大家都是
卖盐的,突然某家盐铺遭遇大水,众盐铺不去“抗洪救灾”,以免唇亡齿寒,反
而幸灾乐祸,为什么?
    
      原因当然多方面。但可以说出来的,很可能是,这些年来,知识界、学
术界尚未建立一种哪怕非常简单的对话、交流方式。媒介与知识者之间,远没有
建立起一种更为有效的交流管道,甚至就连交流时所必须的“公用语言”也没能
建立。有朋友用“鸡对鸭讲”形容此次“读书事件”,很到位。中国知识界、学
术界沉浸在交流的郁闷之中,好多年了!
    
      如此郁闷已成为一种瓶颈。在社会学研究中,这是一种很微妙甚而很危
险的情状:大家是在观看一场用不同标准评价会有霄壤之差的足球比赛———注
意,可能大家都对这场球赛极度不满,但个中因由却完全不同甚而完全相反。而
又因为“公用语言”的障碍,沟通不畅,交流匮乏……因此,当第一个啤酒瓶或
西红柿向赛场上掷出后,观看比赛的所有人都将手中的东西向赛场中央掷去——
尽管,其实,1000个扔啤酒瓶、汽水瓶、苹果、西红柿……的人有着1000个完全
不同的理由。社会学家将如此现象称之为“紧急出口”。
    
      《读书》杂志可能正好在如此背景中成为“众矢之的”。有趣的是,不
仅几乎所有向《读书》杂志扔西红柿的人,理由都不一样或不很一样,这就是大
家还是非常在意《读书》这个意味深长又意味繁复的媒体的。说得更极端,假如
不是《读书》杂志,你请我扔我还没工夫呢!就此,现在《读书》杂志的当家人
当然可以用“打是疼骂是爱”之类的思路来“吾心始安”一番,可似乎也不该始
终如此阿Q下去……因为,被人家扔西红柿之类的准暴力,毕竟远离着那种良性
沟通的境界。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