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怀疑”的底气从何来
  
慕毅飞
2004年08月11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的大学校长们对“怀疑精神”进行反驳的角度有两个。一曰最优选择。
说“‘怀疑一切’属于一种西方的狭隘经验主义的观点”,远不如中国传统的
“顿悟”更有价值,因为“日本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写过《创造力与直觉》一
书,其核心观点就是创造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直觉”。二曰危害分析。“我不主
张用‘怀疑一切 ’的精神来教育学生。虽然‘怀疑精神’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但也容易损害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中国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强调包容和
合作。”

  呜呼,有这样的大学校长,能指望办出什么样的高等教育!

  先看“最优选择”论。拎出一个自以为比别人更好的东西,却要到另一个别
人那里寻找依据。为什么呢?人家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咱可一个这样的获得
者也没有。既然你的东西更具创造力,那么,“只有8000人的伦敦经济学院曾培
养出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位中国大学校长所在的学校光在校生就有1.6万
多人,何以不曾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谁都知道,诺贝尔奖最重原创性,
较量的就是创造力。———敢拿自己的短处与人家的长处比,不知何来的这般底
气?

  再看“危害分析”论。在中国大学校长的眼里,虽然个性也该张扬,但远不
如团队合作来得重要。姑且不去分辨两者孰轻孰重,问题是张扬个性与团队合作
并不天然地不可兼容。所谓“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讲得不就是两
者的和谐吗?再说,人家崇尚“怀疑精神”,可没听说人家培养的学生就缺乏团
队合作的精神。倒是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擅长窝里斗,往往更缺乏团队合作的
精神———这同样是在拿自己的手打自己的脸。

  说什么信什么的教育,早就是扼杀创造性的魔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为
此,我们把“创新教育”嚷得震天响。“创新教育”的要义,就是敢于向一切因
循守旧的东西挑战,需要的正是“怀疑精神”。

  通过“怀疑精神”找到的真理,才有可能成为不可动摇的东西;建筑在“怀
疑精神”之上的合作,才有可能是最牢不可破的合作。

附:
怀疑一切 察其所由 中国校长质疑怀疑精神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周雷 廖雷)“怀疑一切,察其所由”。伦敦
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在正于此间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反复强调
“怀疑精神”,这激发了中外校长们对高等教育思想的争论。

    戴维斯说,“我们以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思辩精神为第一要务,这是我们的传
统。”他认为,“怀疑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只有首先对先入之见持怀疑
态度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只有8000人的伦敦经济学院曾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然而,中国大学校长对“怀疑一切”本身产生了“怀疑”。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怀疑一切’属于一种西方的狭隘经验主义
的观点。西方文化注重实证和逻辑,否认直觉。但如果按这种思维方式,整个宇
宙中 ‘正确’的事物几近全无”。

    朱清时毫不避讳自己对“直觉”精神的赞赏。他说,中国文化历来重视“顿
悟”,强调在实践中领悟真理。在这一过程中,直觉起到很大的引领作用。“日
本有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写过《创造力与直觉》一书,其核心观点就是创造力在
很大程度上来自直觉。”

    同济大学校长万钢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强调包容和合作。他
说:“我不主张用‘怀疑一切’的精神来教育学生。虽然‘怀疑精神’有利于个
性的张扬,但也容易损害团队合作的精神。”

    戴维斯以及他所代表的伦敦经济学院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怀疑一切”的不足。
相反,该校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这一点:该校所聘教授来自各种政治倾向和学派
背景;新生入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异议、怀疑和争论。“对现成观点,怀疑应
该是第一反应,这样才能产生超越前人的思想,对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戴维
斯说。

    当然,中方校长并未全盘否定戴维斯的观点。朱清时就认为“怀疑”可以培
养“独立思考”,中国人可以改良西方的怀疑精神。

    “我有一个更好的口号——永远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他说。 

(XYS200408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