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不要为“招生黑幕”百般辩解

李曙明

    自主招生必须是符合国家政策及公平原则下的“自主”,而不能是没有规则的“暗箱操
作”
    
    尽管没有明确到底是否有“招生黑幕”的存在,《南方周末》的报道还是让上海交大“
招生黑幕”事件有个大致眉目。校方证实,那份《机动指标使用材料》的花名册的确出自交
大,并承认交大的招生工作“有错误”,“管理不严”。
 
    报道中有不少是来自校方的说明和辩解。明明花名册上的上海生源82人,被录取61人,
校方却说“名单中大多数没有录取,少数录取了”;明明61人中有11人的考分低于交大今年
的投档控制线,校方的声明却是“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都达到该校录取分数线”。我不愿意
把这样的“反差”归结为校方在有意掩盖事实,而宁愿看作某些工作环节的失误。但是,这
些来自校方的一些经不起推敲的说法和辩解,却让我认识到校方显然并没有充分认识事件在
普通百姓心中投下怎样的阴影。停留在这样的认识层次,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考生,都
是危险的。
    
    首先,校方的一些辩解值得怀疑。按照校方的说法,那份花名册是“工作名单”,“这
个名单是招生工作人员对考生咨询的记录”。花名册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栏是那些大大小小各
有来头的“委托人”一栏,如果是招生咨询记录,“委托人”的说法从何而来?如果真是“
咨询记录”,为什么整个名单中没有一个普通考生家长“委托人”?
    
    其次,校方的一些辩解苍白无力。希望录取中得到一个公平的待遇,这样的要求对于考
生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再合理不过。这里的公平包括录取程序中的公平。花名册的存在本身
已构成对公平的侵犯。所以,校方“名单中大多数没有录取,少数录取了”的说法即使是真
实的,这样的辩解也是苍白无力的。
    
    第三,“自主招生”的辩解经不起推敲。校方对于“是否有考生低于投档线而被录取”
的问题在承认“这个不能排除”之后,抬出了“自主招生”的招牌。自主招生扩大了学校的
招生自主权,但是作为主要由国家投资的大学,自主仍然必须是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公平原
则前提下的“自主”,而不是没有规则、由学校某些人“暗箱操作”的“自主”。82人的花
名册,高达11人以低于投档控制线的分数被录取,这样的“自主”服务了谁不言自明。
    
    最后,校方对于工作被动原因的认识让人担心。交大的学生将此事通过网络传播出去,
校方称“这次网络泄密事件使学校招生工作很被动”,把工作被动归咎于“泄密”。根据这
样的逻辑,为避免今后的被动,加强对网络信息披露的管理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如此,
因为没有阳光的照耀而发生更大“黑幕”就成为可能。事实上,“泄密”仅仅是工作被动的
一个条件。即使不是“黑幕”,至少是一些人的不检点和制度的不完善,才是工作陷入被动
的直接原因。
    
    不深刻认识问题、寻找对策,却找出种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为自己辩解……上海交大如此
做法,让我们对这次事件真相的彻底查清、对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都不敢乐观。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