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宋华明副教授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抄袭问题

  作者:wuming

  教育部部长周济要求高校对学术腐败实行0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
隐瞒姑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规定 “学位授予单位对于已经授予的学
位,如发现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况,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
可以撤销”。也就是说,一旦有人举报已被授予学位的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抄袭
问题时,该校必须立即进行调查,如属实,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应撤销已授予的
学位。

  现举报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处长宋华明博士学位论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
长贡献问题研究》,答辩时间:2004年6月 与崔玉平文章《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
增长率的贡献》,《教育与经济》2001年第1期2者之间发现的问题。

  疑点1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第64页第2段“美国数学家
C.W.Cobb和P.H.Douglas根据美国20世纪初期20多年的数据推算出,α为0·25,β
为0·75。我国学者周天勇分析了1953—1990年间我国国民收入的产出结果,得出
α为0·8178,β为0·1093,α+β<1,说明这期间我国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是比较小的,我国还处于资本消耗为主的外延扩大式的经济增长,并且规模收益呈
递减趋势。” 与崔玉平文章第2页第3段雷同。

  疑点2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第64页第3段“目前,β系数
的确定方法有三种:一是在市场经济充分竞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劳
动力的工资率等于其边际产品,工资总额与国民收入之比就是劳动对产出的弹性。
这是西方学者普遍采用的方法。二是投入量比例法。用劳动投入量占总投入量的
比例作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的“替代物”,这种方法容易做到,但缺乏科学性。因为
劳动的产出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变动率与劳动量投入的变动率的比率。劳
动投入量占总投入量的比例毕竟不是边际量之间的对比。三是时间序列回归法。
在科布—道格拉斯函数基础上,构造回归模型:lnY=lnA+αlnK+βlnL,分别求出α
和β的数值。麦迪逊采用第一种算法,得出β系数值为0·7。为了增加计算结果
的可比性,本文采用麦迪逊的β系数值,即β=0·7,也就是认为劳动对产出的弹性
为0·7,即认为劳动投入每增加1%,产出增加量为0·7%。”该段内容除了结尾几
个字稍改动之外,与崔玉平文章第2页第3段雷同。

  疑点3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第66页第1段“由于工资的
差别,进而劳动生产率的差别,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个人的天赋素质、
家庭背景、勤奋努力程度等都会导致工资或个人收入的差别,只有一部分差别可
以归因于所受正规教育的不同,而且,劳动力质量、素质、技能的提高也不能完全
归因于正规教育,因此,按照丹尼森等西方学者通行的算法,对于依据工资差别而
计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即由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量的增长率)
用0·6做折算,于是,”与崔玉平文章第3页第3段雷同。

  疑点4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第69页第5段“是众多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个人的天赋素质、家庭背景、勤奋努力程度等都会导致工资
或个人收入的差别,只有一部分差别可以归因于所受正规教育的不同,而且,劳动
力质量、素质、技能的提高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正规教育,因此,按照丹尼森等西方
学者通行的算法,对于依据工资差别而计算出的教育综合指数的增长率(即由教育
程度的提高而带来的劳动量的增长率)用0。6做折算,于是,”与崔玉平文章第3页
第3段基本雷同。

  疑点5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第72页表4-5《六国1913—
1984年劳动力教育年限增长率及教育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整个表格的内容与崔
玉平文章第4页表3从表格名称到具体数据完全相同。尤其需要说的是,崔玉平的
表3(六国1913—1984年劳动力教育年限增长率及教育对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中
人均高教年限年增长率是崔玉平本人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后得到的(表3 下面解
释的很清楚),宋华明第70页和表格4-5下方说明表格的数据来源为引用自
Willian E.Becker & Darrell R.Lewis,这与实际情况根本就不符合,因为从
Willian E.Becker & Darrell R.Lewis的文章根本不可能直接得到上表数据。

  疑点6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第73页“但是许多经济研究
都表明,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投资规模,而不是依靠提高劳
动生产率来实现,因而还属于粗放式、以资本消耗为主的外延扩大式的增长模
式。”与崔玉平文章第3页第3段内容几乎相同,只是将80年代更改为90年代。

  这些未作出处标记的雷同的内容问题到底属于什么行为,属于抄袭么?但
《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研究》中原创性说明却说“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XYS20090424)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