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新语丝网站:
  我是南京工业大学一名教授,几年前一次偶然发现本部门主任王浩竟然剽窃
我的成果(我是第一作者),后来又陆陆续续发现他利用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
以权谋利搞学术不端、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等等,2006年王浩连一篇
核心期刊文章都没有却能被学校聘为正教授,实在是太离谱,太过分,我向学校
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些问题,希望能够弘扬正气,制止歪风邪气进一步蔓延……结
果,实在是令人失望,学校对这样的人不仅不批评,不处理,还授予王浩为学校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等“光荣”的称号,而本人却遭受王浩
的打击报复且无人过问……
  试问,诺大的学校,诺大的城市,诺大的国家还有没有讲道理的地方?还有
没有辨是非的地方?下面将南京《东方卫报》文章附后,该记者是采访我以后发
表的文章,希望新语丝网站帮我讨回公道。

  南G大主任被指“剽窃” 内部人士称属“潜规则”
  news.longhoo.net  2009-1-5

  【龙虎网报道】“连1篇正式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都没有,却能通过高评会,
提升为教授,这太离谱了!”去年5月刚刚退休的南京G大学体育部教授杨杰一直
不能理解,学校体育部主任王高究竟为什么要“引用”他的研究成果。
  两个同一屋檐下的高校教师,到底有着怎样的私人恩怨?近日,本报记者对
此进行了调查。
  [曝料]
  [调查]
  体育教授称同事“抄文章”
  “一切都有事实证据,容不得任何人瞎编。”记者眼前的杨杰不停地重复,
“我有真相。”这位55岁的教授急于将她这些年来收集的证据一一展示给记者。
  “南京G大学体育部主任王高,在他2004年7月主编的《高校体育教程》第一
章的第二节、第三节,与2003年9月出版的中医药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中,第一
章的第一节内容一模一样,”杨杰坚持认为,这一系列内容,“涉嫌抄袭他人作
品1万余字。”
  不仅如此,“王高作为体育课程的负责人,还将别人的成果占为己有,公开
剽窃他人成果。”杨杰对此的事实证明——2004年9月南京G大学优秀课程体育部
获奖材料中,王高在教学成果、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已发表论文等栏目,占用他
人成果共6项,其中包括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
理情况调查、美国青少年社区探析、《中国体育科技》等他人成果。
  “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王高是毕业于田径专业,现从事健美课程的教学,
从来没有上过体育舞蹈类的课程,更谈不上有什么学术上的造诣,却于2006年主
编了《体育舞蹈》一书。”杨杰一一拿出证据。
  “2006年的一天,我在学校的网站上看到教师高级职务岗位拟聘人员名单公
示,王高居然位居其中,”杨杰解释说,学校文件规定申请正高职教授要求在核
心期刊正式发表论文8篇以上,体育外语可以放宽,体育部自己制定的不能再降
低的标准是需要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论文2篇,“可是王高连1篇正式发表的论文
也没有,却能通过学校高评会,实在是离奇!”

  [调查]
  “引用”到底算不算抄袭
  2006年8月2日,杨杰写了一篇《关于体育部王高几个问题》交给校人事处并
至校高评委。“校纪委承认我说的都是事实,”杨杰无奈地说,这一次最后是不
了了之。
  2008年5月12日,最让杨杰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我从校网站上看到了
自己退休的消息,”杨杰说,那时她刚刚满55岁,从年龄上来讲,她是可以退休
了,但是有正高职称的教授可以到60周岁退休,“教了一辈子,结果最后是从网
上看到退休,我就想要个说法。”
  2008年6月30日,杨杰写了一封“举报信”送至省教育厅纪检处。“他们最
后还是将这件事交给学校纪委处理了,还是不了了之。”杨杰对记者说,她已经
失去信心。
  昨天,本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教育厅纪检处,一位负责人表示了解此事,但
此事由人事处专门负责教师晋升职称的处长处理。
  “不能认定王高的行为存在抄剽现象,”这位处长解释说,“首先,文章的
引用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抄袭’,其次,他并不存在占用他人成果的剽窃行为,
王高作为一个体育团队的带头人,这个奖项是一个团体奖,并非个人奖。”
  “带头人挂个名没问题”
  作为该事件的当事人王高又是如何说法?近日记者通过多方探访,终于跟南
京G大学体育部主任王高取得了联系。“这件事情还是别说了吧。”得知是记者
采访,王高说完这句话就将电话挂断了。
  记者近日连续两次前往南京G大学采访相关负责人,负责处理此事的人事处
处长始终不在学校。而就在此前,该处长对此事曾向南京有关媒体做出解释,
“关于评职称,我们学校是个试点改革,学校根据岗位聘用,只要具备资格就能
评上正高,而经过专家审议,王高具备这样的资格。”
  而对于王高是否涉嫌抄袭他人作品、剽窃他人成果,这位处长解释说:“王
高作为体育学科的带头人,将他们学科其他成员成果挂靠在王高的名下,是没有
问题的。”
  知情人透露,杨杰和王高两人平日里关系一般,没有太多交往。“杨不是很
服气让自己提前退休的事情,王高只是个导火索。”

  [观点]
  内部人士:这些都是“潜规则”
  “把自己团队里其他人的科研成果加上自己名字,这是学术界的惯例了。”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王高这样的情况在高校里屡见不鲜,很多人
所谓“学术带头人”的成果,都是自己所带的研究生或者学生团队集体完成。
“之所以要挂名,往往也是无奈。”这位老师表示,论文和学术研究成果没有导
师或者带头人的署名,而仅仅是注明由学生完成,“根本没法在学术期刊上发布,
更别谈被承认了。”而王高所涉及的体育专业,其论文的产生往往要经历相当长
的过程。“高校体育的一些研究成果,需要你平日里用心去做,一点点摸索和积
累出来的,很多人没这个能力,最后只能选择抄。”而一些体育教材中的“抄袭
风气”更甚,“内容都差不多,很多体育老师都能出书。”
  “从法律上来讲,抄袭就是侵权。”昨天记者采访了南京圣典律师事务所的
吴曼律师,她解释道:“针对这件事情,王高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还要看具体情
况,如果他引用他人作品,并标明原文的出处,这就不算抄袭,但如果王高大段
大段将别人的东西搬来,成为自己的东西,这就构成侵权。”
  “而王高是否涉嫌剽窃,就他的行为来看,他可能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但
是,”吴曼律师又说,这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要看学校的组织机制,是否有
这样的规定将他人成果挂靠在学科带头人名下,“不过即使这样,成员们也都有
署名权!”(文中当事人为化名) 

  [来源:东方卫报 作者:章庆 编辑:龚黎莉 ]

(XYS20090430)

◇◇新语丝(www.xys.org)(xys3.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