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简评两篇有关“杂交水稻”文章的逻辑问题

作者:约客

    笔者不懂水稻,对袁隆平的贡献缺乏判断力。不过,对于国内
的宣传,本人觉得任何时候都要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言归正传,种田农民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之无愧》中列
出六大理由,只有第一、二条与学术贡献有关。而第六条的一些理
由,我觉得有些疑惑。比如“美国科学院在授予他外籍院士的时候,
说他每年为世界解决了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这种贡献当然不能
说不大。不过,大家知道中国的人口至少13亿吧,就是把3500万人
全部放到中国,也才2.7%不到!至于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现卫
生部长也恭列其中,其含金量不好评说。还有一个外行人的疑惑:
杂交水稻如此之好,为何“中国杂交水稻和常规稻的种植面积目前
差不多各占半壁江山”,而不是80%、90%?

    回头再看第五条理由中的一段话:“可以说中国水稻和玉米的重
要性不相上下,最近2年玉米的面积和产量甚至超过水稻。但国家
对水稻的投入,和水稻研究的队伍,要远远(数10倍)多于玉米。”
“数10倍”是什么概念笔者不清楚,但在“重要性不相上下”的前提下,
国家如此偏重于水稻,是否那些决策之人有毛病?难道杂交水稻的
“成果”是钱与人员堆积出来的?而这些“成果”的贡献还只夺得了常
规稻的“半壁江山”?

     Hus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与杂交水稻》中有一段,笔者怎么
看也不明白:“[文1]还特别提到Virmani的著作‘杂交优势与杂交水稻
育种’被翻译成了中文。可见中国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国际
地位。”看来我天朝早已是科学大国,因为几乎所有现代研究都可能
有中文翻译本了吧,哈哈!笔者不禁要问,既然我们有“杂交水稻之
父”,为何不是中文的论文或书籍翻译成其它语言了呢?

(XYS20091026)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