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

  徐中舒教授不是学部委员/院士已被坐实

  作者:臧宝乐

  一

  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教授被他的子女儿孙、弟子弟孙吹捧抬高为中
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因此向学校(四川大学)索要了许多待遇。例一,
他的儿媳妇某某某被安排为历史文化学院办公室主任,但她只有高中文化和学历。
现已退休。他的孙子徐亮工(非某某某的儿子,而是另一位儿子的儿子),只是
一个本科生、学士。被安排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当编辑,并评上了
编审。刚退休。他的曾孙徐某某(徐亮工的儿子)被安排为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
代史教研室教师。徐某某虽是历史学博士,但目前学术表现很一般。还需要观察
一段时间(几年)才能做评判。不过这里要说的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他们徐家这是几世了,怎么还这么搞封建那一套,搞世袭和荫庇呢。例二,他家
搬家,旧书旧报旧杂志一大堆。本来按常规应该卖给废品店。可家属非要说这是
徐教授看过的,具有文物性质。要捐给校图书馆。校图书馆要整理出来,用专室
陈列,要出大价钱购买。结果校图书馆只好屈从,收了一大堆废书废报废杂志。
因为其中没有一本书一本杂志一份报纸校图书馆没有两份以上的藏书(报刊)
(第三份第四份自然就要淘汰了,因为书库的库容很有限)。例三,学校分给徐
教授的职工宿舍,本是公房。房改后他家就搬了新房,并已买下。按理,旧的那
种二层楼房中的一套就该退还给学校了,学校也就拆了盖高楼大厦了。可他的家
属说,这是学部委员、院士、名人住过的房子,应该辟为故居,加以保护,永远
纪念。所以那几间房子至今没有拆 ,仍(扔)在那里兀立着,成了新时期的所
谓“名人”、名教授钉子户。例四,学校学院进入九八五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后,
学院搞了个品牌大型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来学院作学术报告,一学
期大致一次。这个大型品牌讲座本应该冠名为锦江讲座、望江讲座、川大历史讲
座什么的。可徐的家属和弟子大呼徐的院士头衔,要学校学院冠名为所谓“徐中
舒纪念历史讲座”。学校学院也只好迁就。

  二

  学校、学院、社会上、网上等宣传徐中舒,举出的他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
打头的两项

  都是两本工具书字典。一本是他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一套是徐主编的多
卷本大型字典《汉语大字典》。这两本(套)书自然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但
都不是徐独立独著独编的,而都是大集体合作的成果。《甲骨文字典》是十三位
学者干了八年才编出来的。他们中有的是徐的硕士、博士弟子,有的只是同事同
行。《汉语大字典》更是三百多位学者编了十几年才编出来的。徐只是中途才加
入,当了个挂名主编,实际上只起了个学术顾问的作用。对于汉语大字典的成书,
就重要性而言,徐中舒排在第57位;因为他的专业方向不是汉语文,而是古文字
和先秦史。作为一位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徐中舒一生没有一本独立的专著,
一本独编的工具书字典等,没有一本独立的译著(他不懂外语,连英语也不具备
工作能力,更没有二外、三外),没有一本独立的教材。就有百把篇论文,后多
收入中华书局出的《徐中舒历史论文选集》(上下两册);然后就是各种集体编
的工具书字典教材等。

  我们承认徐中舒教授是一位有成就的知名的专家学者教授,历史学家,古文
字学家,但并非他的家属、弟子们所吹嘘的是大师、泰斗、宗师等。也因此徐中
舒从未当选院士、学部委员等。包括1949年10月以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20世纪
50-8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学部委员改称院士)、国外发达国家
的院士等。待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设立学部委员时,徐(1898-1991)已作古,
无法当选;这种学部委员只限在社科院内部遴选,徐若健在也不能当选;这种学
部委员也因此比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低了半截,不能等量齐观。

  三

  现今,四川大学图书馆各大分馆(文理、工学、医学、江安)布置出了“川
大院士”墙,挂出了川大校友院士们的照片、头衔和简短寄语。他们一共63位。
从来源看,包括2000年组成新川大的三大学校的校友院士(四川大学、成都科技
大学、华西医科大学);从时间看,包括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并延续至今;从身份
看,包括在川大(或其他两校)工作过的校友(一般三年以上,因为读研究生也
就三年);包括在三校读过本科生、或研究生、或博士生的校友;从种类上看,
包括1949年10月以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20世纪50-8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
员、国外发达国家的理工农医科院士,当今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但不包括川大校友中1949年10月以后当选的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川大自
己评的“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文理都有。学校的文件称杰出教授在校内享受院
士待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在国外包括发达国家当选的文科类的院士,
等等。这样的不包括窃以为是对的。因为这些专家学者教授比起1949年10月以前
的中央研究院院士,20世纪50-8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外发达国家的
理工类院士、当今的中科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其学术贡献和地位是要软点差点。

  在这堵川大院士墙上,终于没有了徐种舒的大名、照片和寄语。也就说校方
终于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了徐中舒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学部委员、院士的
事实。把他从川大校友院士的行列中请了出去。当然可能还有反复,他的家属们
可能还要闹。但不要紧,只要他们能提供徐中舒教授曾是1949年10月以前的中央
研究院院士,20世纪50-80年代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铁的证据,比如院士证
书、学部委员证书、当年中央研究院下发的文件、当年中国科学院下发的文件、
当时的权威媒体比如《中央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
志》、《解放军报》、《中国科学院报》等对他们是学部委员的报道、或者权威
纸媒上公布的中科院学部委员的名单中有徐中舒的大名,我们就认帐,就把徐补
进去。而不应该是某某某回忆说,某某说,或中国大百科全书、《辞海》上的词
条。那些都是他的弟子写的,属于想象的或道听途说的,有各种考虑的。或百度
百科上的词条,那是据前述那些工具书而来的。

  可能徐的子孙会狡辩:你说他不是学部委员你要拿出他不是的有力证据。如
果这样我们就认为这种狡辩就是本末倒置、逻辑颠倒。因为你要享受有关院士的
待遇,你就要拿出你是院士的有力证据。而不应该是由我们拿出他不是院士的有
力证据。正如今天的招聘应聘。绝大多数大学和研究所今天都要求来校、所工作
的人员须具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应聘者就应该出示自己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
书和博士学位证书,供招聘单位检验;又比如你要想晋升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
殊津贴专家、三级、二级教授研究员、长江学者等等,你就得把你的博士研究生
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正高职称证书、已发表的有关论文、专著、译著、教
材、辞典,你获得的各种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各种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获
奖证书、各种课题项目的任务书委托书结项书,等等拿出来,供组织上检验,供
大家监督;而不是相反。

  四

  既然我们已论证了徐中舒教授不是院士、学部委员,学校也接受了。那么,
由学部委员院士而来的的有关待遇就应该取消,比如所谓“徐中舒纪念历史讲
座”,“徐中舒故居陈列室”,“徐中舒赠书陈列室”,均应该撤销。至于徐的
曾孙徐某某能不能在历史文化学院长期干下去。我们认为,徐某某既已获得史学
博士学位,就具备了在川大历史系任教的最基本的条件,是可以适当照顾的。但
能不能长期干下去,就取决于他未来七八年的学术表现。如果在未来的一段时期
中他在保质保量完成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上,能拿到主持一两个国家级、部省级
纵向课题,能够获得部级、省级的科研成果或教学成果奖励,能够在学校规定的
权威期刊(文科共23种)、学院规定的权威期刊(23种加4种,即《中国史研
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发两篇论文,自然就能长期
干下去。如果不能,那就不适合在九八五重点工程大学和学院、双一流A类大学
和学院长期当专业教师,就需要调整工作。当然,我们也祝愿他能顺利通过考察
期进入终身教职期。

  长期被弄混乱的一件事情终于被搞清楚了,当代才产生的一桩学术疑案终于
结案尘埃落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但愿今后大家都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和
为公的态度,不要再弄出什么在当代发生的学术疑案来。

(XYS20180719)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