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学术打假英雄”方舟子状告《探索与争鸣》

  特约撰稿人刘小彪
  《凤凰周刊》2003年第33期(总第130期)
  2003年11月25日出版

  11月6日,北京气温骤降。中午时分,因“学术打假”而闻名于世的方舟子
有些疲惫地走出了北京市西城区法院的大门。这一天,这位在中国学术界大名鼎
鼎、时常让一些学界名流“下不了台”的“打假英雄”却是作为“受害者”来法
院“讨个说法”的,被告方是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案由是“名誉侵权”。在
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庭审后,法官宣布判决结果将择日作出。

  方舟子其人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考入中
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0年本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95年获美国密歇根
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后又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分子遗传学,目前从事互
联网开发、写作和生物学方面的顾问工作。1994年他在美国创办了世界上第
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并主持新语丝网站。2000年创办第一个
学术打假中文网站“立此存照”,揭露了多起科学界、新闻界等“学术腐败”现
象,美国《科学》杂志曾专文介绍。

  方舟子是在一系列的“学术打假”事件中声名渐起的,打假范围包括:一,
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如,他曾揭露“珍奥核酸”、“脑白金”是一个“商业骗
局”:“口服的(核酸)不可能有任何的益处。注射的(核酸)会引起严重的反
应,包括过敏、血清病和疾病传染。”而脑白金“在美国只是被当作催眠药卖”,
根本不可能“延缓衰老”;二,一些留学归国人员伪造国外履历、成就。如,他
曾调查出被称为“世界顶尖级生物学家”、“基因皇后”陈晓宁实际上是一名普
通的实验员,所带回国的基因库价值并非“世界上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
三,揭露美国多所“克莱登”大学或“野鸡大学”在中国行骗;四,揭发过多起
学术界剽窃论文事例。

  有人说,方舟子之所以敢如此“大胆”的打假,是因为他的新语丝网站设在
美国,他本人也持有美国绿卡。不过,他目前所持的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
其夫人也在北京某单位工作,他现在一年中更多的时候是住在北京。

  诉讼由来

  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下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2003年的第3期至第5期连
续发表了署名“野鹤”的题为《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的系列文章3篇,
两万多字。在“令人生疑的反腐英雄”一文中,作者写道:“方舟子之所以‘敢
把皇帝拉下马’,也并非他的骨头比我们13亿同胞都更硬,而是由于他定居加利
福尼亚,背靠当今科技第一强国,有了立于不败之地保证,你能奈他何?所以,
拥有13亿人口、人才济济的中国,只能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作者在接下来的“学术打假的实质”一节中则说“方舟子在名义上是在进行
学术打假。但是,众所周知,中国是具有深厚官本位文化传统的国家,学术腐败
从来是政治腐败的副产品,所以,方舟子的所谓学术打假,归根结底也就是政治
反腐,其矛头之所向,最终还是中国的政治体制。”

  在“反腐与国情”一节中,作者说:言必称美国的方舟子先生及其追随者,
无视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国情,一味用美国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当然会得出中国的
学界、官场乃至“道德根基”皆已腐败的结论。“任何科学学说或理论都不过是
一种假说,将所谓的‘国际学术界的共识’视为不可逾越的绝对真理,显然是违
背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反科学思潮。看来,动辄判别人以‘反科学’罪名的方舟
子辈,恐怕才真正是洋奴气十足、打着科学旗号反科学的江湖骗子。”

  作者认为方舟子“已然形成一套运用自如的诡辩术”,并列举了其“雕虫小
技耳”:一、武断霸道,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二、偷换概念,胡搅蛮缠的诡辩
术;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矫情;四、死不认帐,恐吓谩骂扣帽子;五、偷
梁换柱,实用主义地引经据典。

  方舟子对笔者讲,他是今年6月份到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野鹤”
文章的。他当时感到很吃惊,因为尽管批评、指责和谩骂他的文章有很多,但都
限于互联网上,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如此“慷慨激昂”的文章却还是第
一次见到。他说他可以对网上的指责和谩骂充耳不闻,但不能容忍严肃的学术刊
物“不负责任”。他将学术打假视为自己的使命,他也欢迎别人对自己的言论进
行学术批评,但《探索与争鸣》杂志的那3篇文章是打着“学术争鸣”的幌子进
行人身攻击,是“伪学术文章”,这也正是他要“打假”的对象。

  于是,今年8月4日,方舟子正式向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因
《探索与争鸣》杂志不是独立法人,杂志又拒绝透露“野鹤”的真实身份和联系
方式,所以方舟子将杂志的主管部门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作为被告。

  原被告各执一词

  方舟子认为这3篇文章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出现了大量侮辱、诽谤原告名誉
和人格的内容:一、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极具侮辱性的言辞点名指责、谩骂原告。
例如:“假洋鬼子”、“趁火打劫、火中取栗的造反派英雄”、“造反派阴魂不
散、权势情结沉渣泛起”、“江湖骗子”等等;二、文章还捏造事实,恶意诽谤
原告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或是为了获得政治权势而从事学术打假活动;三、文章断
章取义,无中生有,对原告进行恶意诬蔑和诽谤。例如“硬要将一个哲学盲或辩
证法盲,打扮成爱因斯坦式的辩证法大师。可见,其实用主义恶习已然成性,简
直到了无耻的地步。”等。

  起诉书说,由于被告未履行对其主办杂志的监督、审核职责,致使该杂志连
续3期发表文章,对原告进行侮辱、诽谤、谩骂、诬蔑,严重侵害了原告的名誉
权。原告要求被告公开道歉,并赔偿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7041.23元,精神抚慰
金人民币10万元。

  被告方上海市社科联则在答辩状中说:相关文章系“野鹤”主动投稿,杂志
编辑部明确了其真实身份,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审读。“该文主要针对‘方舟子
现象’、即对有一些人以反学术腐败为名发表的大量言论进行质疑和批评。方舟
子等及其主办的新语丝网站则是在境外利用网络工具,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
发泄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强烈不满的典型。野鹤的文章正是看到了这种现象的实
质而作出的回击,这与答辩人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的办刊宗旨相一致。”
答辩状还说:相关文章是杂志社仔细审核后才予刊登的,已尽到了出版单位审慎
的义务,并且文章所批语的问题是真实的,引文也有合法的出处;本案争议文章
并没有侮辱原告人格的内容,并致使其社会评价降低;答辩人恳请法院防止原告
采用法律手段压制学术批评的开展。

  上海市社科联和《探索与争鸣》杂志此次均没有派人出席庭审。两名代理律
师在法庭上强调,通过对新语丝网站上方舟子的大量文章的认真阅读,被告方认
为方舟子学术打假的“动机不纯,背景复杂”。这两位来自上海的律师在庭审答
辩时言语铿锵,充满自信。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笔者,《探索与争
鸣》杂志为了应对这次官司,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作了认真的准备,阅读了新语丝
以及其他一些网站上方舟子的文章和别人“批评和揭露”方舟子的文章,共计
500多篇,被告已“成竹在胸”。

  法庭上,方舟子显得很轻松,尽管他也聘请了律师,但方舟子在庭审过程中,
也不时地发言。他在庭审中多次强调,被告把他的学术打假和相关言论视为资产
阶级自由化是“荒唐的”。方在法庭上言辞温和,与新语丝网站文章的锋芒毕露
判若两人。

  庭审结束后,方舟子面带笑容对笔者说:“在开庭前,我没有提前收到被告
的答辩状,想象不出被告将如何从法律上为自己辩护。没想到被告干脆抛开法律
不顾,把法庭当成大批判的场所,义正词严地对我进行政治批判,所用的是我十
几年来没有听过的政治词汇,使我既感到惊讶又觉得荒唐。你没有看到我在庭审
中的几次苦笑和嘲笑吗?”

  笔者曾与《探索与争鸣》杂志主编潘立明先生联系,希望他能就相关问题发
表评论。但潘强调,他只愿与笔者进行个人之间的交谈,他与笔者的谈话内容不
能公开发表。笔者还希望能通过该刊获知“野鹤”的联系方式采。但潘说,“野
鹤”本人已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访,也不愿意暴露真实身份。此后,有知情人
透露,“野鹤”是北方某城市的一位汪姓画家。

  众说纷纭

  《探索与争鸣》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引发了
很多褒贬不一的讨论。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曾经与方舟子共过事,后两人反目,并在互联
网上展开过激烈的“相互批评”。刘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现在的科学已进入一
个大科学的时代,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一个人不可能对其他学科了解得很多。个
人的学术打假有天然的缺陷,它没有正当的程序性保护。在国外,学术打假是依
靠一个集体组织,如科学道德委员会等。方舟子的个人学术打假可能起到了一定
的效果,但这种效果是非常有限的。而他的打假却可能侵犯了别人的权利,有可
能滥用言论自由的权利。刘表示,尽管他本人不喜欢野鹤文章的表述方式,但认
为野文基本符合事实。

  而中国学术界反对学术腐败和伪科学的两位著名学者——中科院邹承鲁院士
和何祚庥院士则对方舟子的学术打假褒奖有加。邹院士说,现在国内的学术腐败
很严重,但一般人不敢讲,方舟子敢讲。就他看到的方舟子学术打假的一些文章
而言,他认为方说的都是有道理的。邹不赞成动不动就把问题提到“政治高度”。
何祚庥院士也说:“在中国,学术打假一般来说都有很多顾忌,但方舟子在这方
面顾忌较少,他在学术打假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当然,方舟子的打假打
痛了一些人,所以一些人便对他‘心怀不满’。我是赞成学术争鸣的,但要讲求
事实。可我在野鹤的文章中没有看到这些事实,而是看到野鹤在‘扣帽子’。因
此,我认为《探索与争鸣》是有一定责任的。此外,学术腐败当然和政治腐败有
一定联系,但野鹤说方舟子反对政治腐败就是反对政治体制,我认为是偷换概
念。”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陈祖甲先生是中国新闻界一位著名的反伪科学人士,
是中国最早对“耳朵认字”的伪科学进行揭露的人。他对笔者说:野鹤的那3篇
文章不是学术争鸣的文章,学术文章应该摆事实、讲道理,不能打着学术争鸣的
旗号来骂人。“事实已经证明,方舟子的学术打假大都是正确的。”

  附:方舟子“学术打假”事件

  2000年,“揭露”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杨池明伪造国外履历,他自称担任主
任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生命科学与健康研究所”是他本人注册的一家
皮包公司;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杨敬安抄袭5篇国外论文,后被开除党籍;

  2001年,“揭露”“珍奥核酸营养品”和“脑白金”“商业骗局”;中国科
学院院士、国家基因研究中心洪国藩伪造水稻基因组物理图谱;“爱国”典型、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主任医师薛毅伪造国外经历和成果;新浪网前主席吴征获得
博士学位的巴灵顿大学为一“野鸡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杨雄里抄
袭国外论文和著作;

  2002年,“揭露”美国多所野鸡大学在中国以欺骗手段招生;北京大学副教
授李正效研制的北大博雅“纳米水”等多种伪纳米产品、多种声称获得“美国
FDA认证”的假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军事科学院贺福初伪造学术成果和国
外经历;揭露美宝集团徐荣祥“五年克隆人体全部器官”骗局;

  2003年,“揭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田洺乱译多部科普名著;北京大
学哲学系教授吴国盛乱译科学名著和胡编科学史著作;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
学校长顾冠群及其研究生抄袭国外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汝康抄袭国外学者的
科普著作。

(XYS20031123)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