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何人敢请何祚庥 

  作者:金陵客 
    2005/01/31   江南时报

  何祚庥先生不胜感慨唏嘘:现在的项目评审,再也没人来请他了。

  是何先生自己不愿意去?不是。何先生从来没有像一些文坛巨星那样,动辄
发嗲一般发表“封笔还山”之类的声明。听何先生口气,分明倒是很想去参加这
类评审活动,认真帮助这些项目把关的。是何先生名气不够响、资历不够老、学
问不够多?也不是。何先生早已 
大名鼎鼎,中国科学院院士,当今数得起来的几个敢于和种种反科学思潮公开作
战的勇士。套一句古诗,那真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可惜,没用。尽管何先生
自己很愿意,也很够格,但是现在的项目评审,偏偏再也没人来请他了。这不是
很奇怪吗?

  说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人家再也不敢请何先生去参加项目评审,分析
起来,原因倒也很简单,就是何先生只会说真话。说真话当然好,但是,您得搞
清楚说真话与项目评审的关系。实际上,说真话与项目评审不能完全看成是一回
事,至少在目前的现实环境里,说真话与项目评审几乎不是一回事。何先生没有
搞清楚这一点,以为人家都是来请他去说真话的,所以他只要到场,就说真话,
也不管人家高兴不高兴。说过几回之后,就再也没人来请他了。他这才知道,尽
管他到场说的都是真话,人家却并不领情。

  人家当然不领情。从大处说,人家请专家来评审项目,只是借您一块招牌,
以便项目顺利通过,自己嘛,从积极的方面说,能够早出成绩;从消极的方面说,
则或许可以从中渔利。当然,最好能兼而有之,鱼和熊掌兼得。至于这个项目是
否符合科学发展之道,那并不重要。譬如说吧,“一个本已被其他国家反复研究、
确认是完全错误的研究项目,在中国某大学和部分院士的推动下强行开展,近1
亿元投资白白浪费,却没有任何形式的责任追究”。2005年1月27日《中国青年
报》报道,北京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马重芳在首都科教界“培育学术生
态,净化学术环境”座谈会上讲起这件事之后,说:“这种事情现在还有。”当
初如果请了您何祚庥去参加这一项目的评审,这项目早就吹灯了,那1亿元人民
币如何到手?幸亏没有请您大驾光临,人家项目评审了,巨额投资的钱也花掉了,
不也风平浪静,一点屁事没有?项目不过是个敲门砖,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可以给
个人带来的荣誉和利益。所以人家邀请,只会请那些见风使舵的政客型的“专
家”。人家请您,是请您去做门面的,去跟在后面鼓鼓掌、助助威的,不是请您
去挑剔的。除非是想让自己的项目根本不得成功,或者是存心让自己的项目多费
周折,否则,何人敢请何祚庥?

  从小处说,人家请专家来评审项目,看重的也有和专家之间的人际关系。何
先生说,每次评审工作后,申请人都会弄一些信封,这些不署名的信封里面装了
钱, “不要问这钱送哪儿去了,没有名目的,说是交通费,可数目远远比交通
费多。申请人会给所有帮助过他的人都送,这不是秘密,是公开的事情”。有时
某些领导则提前暗中指示。“领导跟某些部门达成协议,甲方支持了乙方的项目
评审,乙方也会报答甲方,在以后的项目评审工作中支持甲方顺利通过。”前者
是赤裸裸的“钱际关系”,后者则是变相的“钱际关系”。这种公开的秘密,虽
然让越来越多的人对项目选取的公正、透明产生怀疑,却并不妨碍人家借助邀请
参加评审来和专家建立一种“互惠”关系。除了项目申报成功以外,人家需要借
助专家帮忙的事还多。说得寒碜一点,亲戚的论文、小孩的高考,说不准都得请
人帮忙。请您参加评审,不过是这种“互惠”的良好开端罢了。您是英雄,并不
是个个都是英雄。您不要钱,有人要钱。您觉得给的钱太多,有人还会觉得太少。
有您一个掺和在里面,请的人不好处理,来的人也不好协调。您就等于是一粒老
鼠屎,生生搅混了一锅汤。除非早已神通广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或者已经不食
人间烟火,否则,何人敢请何祚庥?

  科学家要是不会说真话,还能叫做科学家么?可惜,今天像何祚庥这样不顾
情面敢说真话的专家真是太少太少,而政客型的“专家”太多,不仅是科学发展
的悲哀,更是中国繁荣的痈疽。

(XYS2005030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