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揭发山西大学博士生导师、山西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牛西午的学术剽窃行为

作者:锦鸡儿

  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各有所爱:喜欢麻将的、爱旅游的、爱读书的、拼命工
作的,也有同孙子嬉戏为乐。我在国外呆了几年,学会了应用计算机,闲时上网
冲浪,某天从新语丝网上看到一条揭发山西农科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牛西午进
行学术剽窃的消息(2004年5月31日新语丝)。都是搞农业的,又有朋友在山西
工作,便请朋友帮助搞了份原著看看。朋友寄来了有关资料,当时只翻了翻,也
没看出什么问题,心里还埋怨这位揭发者,“棒棒榔头”乱打一阵,这个笔名很
怪,给我印象很深。有一天在杂志上看见在某大学当老师的大学同学指导的学生
论文,自然要细读,读后使我一惊,这不是“棒棒榔头”揭露的牛西午剽窃的资
料吗?赶快回家找到有关资料核对,对这份资料核实后认定,揭发者没有胡说,
我决心要找到其它资料核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找到部分资料,核对结果让我
惊呆了,如此大胆的抄袭行为,真不知这位院长大人有何脸面见山西农科院的广
大职工。我认定,“棒棒榔头”揭发牛西午的剽窃事实属实,牛西午的剽窃行为
成立,剽窃技巧粗劣。在核对资料中发现,还存在没有被“棒棒榔头”发现的剽
窃行为,这不得不使我也来参加揭发。

  “棒棒榔头”揭发了《柠条研究》一书中28张图的剽窃来源,核对结果:全
部是事实,《柠条研究》的作者没有注明任何1张图的出处,这28张图抄袭于华
北树木志,西藏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一个科学工作者,自然知道引用别
人的图,不说明图的来源,就构成了侵权。牛西午很清楚这点,因为他发表在西
北植物学报(1999年,19卷5期 107~133页)上的文章没有敢用1张图,全部是
文字叙述,一般情况人们不会去核对文字的抄袭,这的确瞒过了西北植物学报编
辑和审稿人,使这篇剽窃文章出笼。

  牛西午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有人去核对数据和文字,不会发现他的
问题,他忘了,信息爆炸时代的检索量也大大增加,总有人会发现他的剽窃行为。
“棒棒榔头”只揭发了这位正厅级领导在试验资料和数据方面的剽窃,没有看出
他在文字方面的剽窃,现将我核对的结果公布如下:

  西藏植物志介绍了15种锦鸡儿,《柠条研究》作者从文字到内容上进行全部
抄袭的有9种:

  (1)《柠条研究》43页3.49西藏锦鸡儿C spinifera Kom,全部抄袭西藏植
物志780~781页3.多刺锦鸡儿 
  (2)《柠条研究》41页3.46吉隆锦鸡儿C jilungensis Ni,全部抄袭西藏
植物志782页4.吉隆锦鸡儿 
  (3)《柠条研究》35页3.31云南锦鸡儿C franchetiana Kom,全部抄袭西
藏植物志782页5.云南锦鸡儿 
  (4)《柠条研究》41页3.45沧江锦鸡儿C kozlowi Kom,全部抄袭西藏植
物志782页6.沧江锦鸡儿 
  (5)《柠条研究》32页3.27二色锦鸡儿C bicolor Kom,全部抄袭西藏植
物志785页9.二色锦鸡儿 
  (6)《柠条研究》42页3.48粗刺锦鸡儿C crassispina Marq,全部抄袭西
藏植物志786页10.粗刺锦鸡儿
  (7)《柠条研究》40页3.44尼泊尔锦鸡儿C sukiensis C.K.Schneid,全
部抄袭西藏植物志786页11.尼泊尔锦鸡儿
  (8)《柠条研究》24页3.14繁花锦鸡儿C maximovicziana Kom,全部抄袭
西藏植物志786~787页12.矮锦鸡儿
  (9)《柠条研究》40页3.43藏北锦鸡儿C gerardiana Boyle,全部抄袭西
藏植物志788页14.藏北锦鸡儿

  西藏植物志“产××(地名)”,牛西午将“产”改为“分布西藏××”,
在地名前加上省名就是他的劳动。

  华北树木志介绍了21种锦鸡儿 ,《柠条研究》 作者从文字到内容上进行全
部抄袭的有8种:

  (1)《柠条研究》22页3.12白毛锦鸡儿C licentiana Hand-Mazz,全部抄
袭华北树木志369页3.白毛锦鸡儿
  (2)《柠条研究》23页3.13矮锦鸡儿C pygmaea Linn,全部抄袭华北树木
志371页6.矮锦鸡儿
  (3)《柠条研究》25页3.15矮脚锦鸡儿C brachypoda A.Pojark,全部抄袭
华北树木志372页7.矮脚锦鸡儿
  (4)《柠条研究》27页3.18柄荚锦鸡儿C stipitata Komar,全部抄袭华北
树木志375页13.柄荚锦鸡儿
  (5)《柠条研究》29页3.21南口锦鸡儿C zahlbruckneri C.K.Schneid,全
部抄袭华北树木志377页17.南口锦鸡儿
  (6)《柠条研究》15页3.2柠条锦鸡儿C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全
部抄袭华北树木志378页19柠条锦鸡儿
  (7)《柠条研究》16页3.3中间锦鸡儿C intermedia Kuang et ll.C.Fu,
全部抄袭华北树木志379~380页20.中间锦鸡儿
  (8)《柠条研究》29页3.22五台锦鸡儿C potaninii Komar,全部抄袭华北
树木志380页21.五台锦鸡儿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介绍了15种锦鸡儿 ,《柠条研究》作者从文字到内容上
进行全部抄袭的有5种

  (1)《柠条研究》30页3.23昆仑锦鸡儿C polourensis Franch,全部抄袭
高等植物图鉴404页昆仑锦鸡儿
  (2)《柠条研究》30页3.24库车锦鸡儿C camilli-schneideri Kom,全部
抄袭高等植物图鉴405页新疆锦鸡儿
  (3)《柠条研究》31页3.25短叶锦鸡儿C brevifolia Kom,全部抄袭高等
植物图鉴405页短叶锦鸡儿
  (4)《柠条研究》33页3.28白皮锦鸡儿C leucophioea Pojark,全部抄袭
高等植物图鉴407页白皮锦鸡儿
  (5)《柠条研究》34页3.30川西锦鸡儿C erinacea Kom,全部抄袭高等植
物图鉴409页川西锦鸡儿

  还有约10多个锦鸡儿种是用这3本植物志文字资料拼成的,如:

  ●北京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配上华北树木志个别字
句拼成。
  ●红花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配上华北树木志个别字
句拼成。
  ●树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配上华北树木志个别字句
拼成。
  ●狭叶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配上华北树木志个别字
句拼成。
  ●甘蒙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配上西藏植物志个别字
句拼成。
  ●毛刺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图鉴叫川青锦鸡儿),
配上华北树木志个别字句拼成。
  ●青甘锦鸡儿,主要是用西藏植物志文字和内容(西藏植物志叫甘青锦鸡
儿),配上高等植物图鉴的个别句子拼成。
  ●变色锦鸡儿,主要是用高等植物图鉴文字和内容,还有毛掌锦鸡儿,鬼鉴
锦鸡儿等都是拼成的。

  我不是植物分类学家,不知道“东抄西抄拼成的叙述”是否有错,但有一条
是肯定的,牛西午不是通过野外调查和观看植物标本写出的叙述,而是靠抄袭。
他介绍了66个种,仅从3本植物志中就查出22个种,从文字和内容,全部是抄袭。
如果能找到沙漠植物志,新疆植物志和更多的地方植物志,可以肯定地说,能查
出他更多的抄袭行为。如果大家都学他去抄袭,还谈什么科学进步,科学研究的
经费都装进了这些腐败分子的个人口袋或挥霍了。建议他在地方植物志编写组上
面贴上牛西午著,然后复印,这种克隆技术,方法简便,又快速。

  植物分类学家不到野外去收集标本,不到各单位标本馆去看标本,将华北树
木志编写组,西藏植物志编写组和各地方植物志编写组很多人的辛勤劳动抄袭一
遍就成了自己的“专著”,抄袭行为反映了他的人品极坏。他的抄袭是从头到尾
一字不变,如果取十几份标本放在他面前,他能不能识别?可以肯定地说,他识
别不出各种锦鸡儿。这位博士生导师不仅进行抄袭,还随便乱加、乱改,没有科
学态度。

  他的书中对各种锦鸡儿的产地改成分布地,加进了许多地区,如果某植物志
介绍这种锦鸡儿在“华北有”,他就改成了华北各省,“西北有”,就把西北各
省加上,“东北有”就写出东北3个省名。这是他抄袭中的主要改动地方,也是
改动最多的地方,只举几例(太多了):

  ●树锦鸡儿C arborescens(Amm) Lam,抄于华北树木志和高等植物图鉴,
高等植物图鉴介绍“东北、华北、西北;苏联,蒙古有”,他就写上“辽宁、吉
林、黑龙江、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区;……(指
原苏联)和蒙古等国亦有分布”。而1993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对树锦鸡儿是这样
介绍“产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部、新疆北
部。……。原苏联也有。”,没有辽宁、吉林、山东、蒙古国。
  ●藏北锦鸡儿C gerardiana Boyle,全部抄于西藏植物志788页藏北锦鸡儿,
原文是“产普兰、札达。生于3700—4200米的山坡灌丛中。巴基斯坦、克什米尔
地区、印度(库莽)、尼泊尔也有”,他的书中是“分布于西藏普兰、札达。生
于3700—4200米的山坡灌丛中。甘肃亦有分布;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印度
(库莽)、尼泊尔也有”,多了甘肃省。而中国植物志的介绍是“产西藏、青海,
生于海拔3700-4100米的山坡灌丛中。印度也有。”,也没有甘肃省。
  ●矮锦鸡儿C pygmaea(Linn)DC,全部抄于华北树木志371页矮锦鸡儿,原文
是“产山西吕梁山西坡、陕西,生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土高原向阳山坡灌丛
中”,他的介绍是“分布于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等省、区;俄罗斯、
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也有分布。生长于荒漠草原
及海拔800米以上的黄土高原向阳山坡灌丛中”,他的书多了陕西、甘肃、河北3
个省,而中国植物志中也没有这3个省。
  ●繁花锦鸡儿C maximovicziana Kom,全部抄于西藏植物志786~787页矮锦
鸡儿,原文是“产林周、拉萨、当雄、萨迦、昂任、南木林。生于海拔
3900-4600米的山坡灌丛中。分布于甘肃、青海”,他的书是“分布于甘肃、青
海、新疆、四川、西藏(林周、拉萨、当雄、萨迦、昂任、南木林)。生于海拔
3900-4600米的山坡灌丛中。”,多出了新疆、四川两个省。
  ●白皮锦鸡儿C leucophioea Pojark,全部抄于高等植物图鉴,他的书多出
了“内蒙古,蒙古等国也有分布”。

  ●青甘锦鸡儿C tangutica Kom,他的书多出了“内蒙古也有分布”,西藏
植物志、高等植物图鉴和中国植物志,都没有提到内蒙古。

  这不是“关于各种锦鸡儿分布地区”的学术讨论问题,而是科学态度问题,
他的著作将误导读者,搞乱锦鸡儿分布的研究工作,在他的书中到处都是这样的
改动。他认为,谁去核对我的资料?只要用编造的资料骗得职称或博士生导师就
是我的胜利。他抄袭的手法不仅仅应用在植物分类上,在他的柠条病害介绍和柠
条的生理试验中都应用了抄袭的手法,行为之卑劣,让人气愤,请读者看后面的
揭发。

  他因基本概念不清楚,不理解许多专业术语,就必定有抄丢和抄错的地方:

  ●	柠条锦鸡儿(柠条研究15页)的描叙,全抄袭华北树木志(378页),
华北树木志的“小叶12-18”,是指小叶数,被牛西午抄成“小叶长12~18mm”。
  ●	五台锦鸡儿(柠条研究29页),全抄袭于华北树木志(380页),将
“萼齿三角形”抄成“囊齿三角形”,又将“托叶在长枝上宿成”抄成“托叶在
中枝上宿成”,1988年《柠条的栽培和利用》书中也是“囊齿”,这绝非印刷错
误(请读者见后面的分析)。
  ●	狭页锦鸡儿(柠条研究26页),原文是“花梗较叶短”(图鉴406),
被抄成“花梗较短”。
  ●	鬼鉴锦鸡儿(柠条研究20页),原文是“花冠浅红色”(见西藏植物志
784页,华北树木志374页),被抄成“花浅红色”。
  ●	白毛锦鸡儿(柠条研究22页),全部抄袭于华北树木志(369页),原
文是“下面具明显侧脉3~4对”,被抄成“下面具明显倒脉3~4对”, 1988年
牛西午的《柠条的栽培和利用》书中也是“倒脉”。
  ●	变色锦鸡儿(柠条研究31页),原文是“通常横展”(图鉴407页),
被抄成“通常横长”,还抄丢了“荚果长约20毫米,宽2-3毫米”。
  ●	川西锦鸡儿(柠条研究34页),在高等植物图鉴“萼齿急尖”(图鉴
409页),被抄成“萼齿多尖”。
  ●	昆仑锦鸡儿(柠条研究30页),全抄袭高等植物图鉴(404页),抄丢
了“基部偏斜,萼齿三角形,有小针尖,边缘密生长柔毛”,这一句在分类上是
重要的特征。

  这种抄袭错误绝非印刷错误,反映了作者对基本概念和术语不理解,因为作
者在1988年的《柠条的栽培和利用》书中就抄错了,在西北植物学报上的文章也
是这样的错误,在《柠条研究》书中还是同样的错误(这要经过多次排版和校
对),作者在校对中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说明他认为“倒脉”,“囊齿”是植
物分类上的专有名词,“花和花冠”是一回事,就像他把根冠比概念搞错一样
(见棒棒榔头的揭发)。1988年他编著的《柠条的栽培和利用》,把蒙青锦鸡儿
(C.roborovskyi  Komar)与猫耳锦鸡儿(C.roborovskyi  Kom) 错误地当成
了两个种,这是他自己的错误,问题在2003年牛西午著的《柠条研究》一书的第
1章(1页)写着:“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柠条的栽培和利用》
(由本书作者所著)载中国产67种(有两为同种异名,实际66种),逐一进行了
介绍,中国现已查明的锦鸡儿属植物有66种。”,好像是别人在分类上的错误,
是他发现了,给出了纠正。为什么不明确表示:“原书有误,应该为66种”。
  发生抄袭错误是难免的,剽窃行为是可耻的,由于他的基本概念模糊,他的
抄袭错误将误导读者和研究工作。

  下面看看他在病害方面的抄袭,《柠条研究》一书叙述了4种病害:

  (1)柠条叶锈病;(2)花棒白粉病;(3)煤污病;(4)柠条叶枯病。

  这4种病害中的前两种病害的文字叙述,全部抄袭容汉诠(宁夏农学院园艺
系)的文章《宁夏沙生植物病害调查初报》 (林业科技通讯1980年5期29~31页),
文章介绍了3种病害,第3种是沙柳根癌病,与柠条无关,文章的前2种病害是柠
条叶锈病和花棒白粉病,容汉诠介绍这两种病害的文字约有2千字,全部被《柠
条研究》作者抄袭,连文字次序都没变动,牛西午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容汉诠的名
字删除,加上三点欺骗读者的小改动:

  第1点是加标题号和加大标题的字体,容汉诠文章的柠条叶锈病;分布及为
害(原文是危害情况);病状和病原;发病条件;防治方法。牛西午在前面加标
题号3.1;3.1.1;3.1.2;3.1.3;3.1.4;

  容汉诠文章的花棒白粉病;为害情况;病状与病源;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牛西午在前面加标题号3.2;3.2.1;3.2.2;3.2.3;3.2.4。

  第2点改动是个别文字,容汉诠文章的“我区”,被他改成“宁夏”;“病
原菌 Uromyces.sp 属担子菌纲、锈菌目、单胞锈菌属的一种真菌”和“病原菌
是子担菌纲、白粉菌目、内丝白粉菌属的豆科内丝白粉菌(Lcveillula 
leguminosarum)”这两句,原文是在文章的中部,被牛西午放到了这段文章的
前面。

  第3点改动是原文章的柠条叶锈病(图1)的图没有被使用,而是改用了《林
木病虫害手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汪太振等编著 53页)的图32 
锦鸡儿叶锈病,这反映《柠条研究》作者心虚的心里活动。

  《柠条研究》中的另外两种病:煤污病和柠条叶枯病的文字叙述都抄袭于
《林木病虫害手册》(34-36页阔叶树煤污病和54页的锦鸡儿叶枯病),为了防
止读者识别出他的抄袭行为,牛西午将文字次序颠倒,对阔叶树煤污病的图进行
了修改,牛西午将叶边沿带齿的叶片改绘成了锦鸡儿叶片,读者从下面两张图的
对比就能分辨出牛西午的抄袭行为和他的心里活动。

  以锦鸡儿叶枯病为例,看牛西午的剽窃手法:《林木病虫害手册》(55页)
的第2段〔病原〕的3行文字被牛西午放在了第1句;《林木病虫害手册》的第1段
〔为害树种及症状〕的叙述被牛西午放在他的第2段;《林木病虫害手册》的第3
段〔发病规律〕有14个字被牛西午接在他的第2段的后面完成他的第2段;《林木
病虫害手册》的〔防治方法〕前面加3.4.2标号和加大了字体,文字完全一样,
一字不多,也一字不少。

  对阔叶树煤污病的抄袭也是用颠倒顺序的手法:《林木病虫害手册》(35页)
的第1句前段单独成一句,将后段前面加了个标号和标题(3.3.1分布及危害),
然后把《林木病虫害手册》〔为害树种及症状〕的第1句20多个字接在后面,构
成他的(3.3.1分布及危害)内容;在《林木病虫害手册》的〔病原〕前加标号
和标题(3.3.2病原及症状,也加大了字体),然后是《林木病虫害手册》〔病
原〕的“前3行叙述”,把《林木病虫害手册》〔为害树种及症状〕叙述的“最
后3行”接在后面,又接上《林木病虫害手册》〔病原〕的后段;〔防治方法〕
都是3条,文字叙述不同,内容一样。

  再看《柠条研究》中柠条的抗热性是怎样剽窃张全如《巴彦高勒地区几种沙
生植物抗热性的初步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1983年8期22-24页),《柠条研究》
(79~80页1.2抗热性)在1页多的叙述中,有15行文字和两个表,大约400多字,
分3段,第2段是详细介绍试验地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有300多字,《柠条研究》
的表3-5(80页)是从张全如文章的表1挖取花棒和柠条两种植物的数据构成,
《柠条研究》的表3-6(80页)是从张全如文章表4的上半部数据挖取构成。张全
如的论文分:试验地情况;材料;测定方法;结果与分析几部分,《柠条研究》
作者把试验地情况的5行叙述全部抄袭(仅抛弃了“地下水位一般在1米左右”一
句)然后就接上材料“用当年的幼茎或同化枝顶端10-15片叶进行测定”一句,
再接上测定方法的大部分叙述,又从结果与分析中抄袭一句(约40个字)接在后
面就组成了牛西午的重要内容(1.2抗热性),这就是牛西午的抗热性的第2段
300多文字的叙述的抄袭情况。牛西午在这1页多的叙述和资料中都没有提到是张
全如的试验,读者只能认为是牛西午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的巴
彦高勒镇西侧的灌丛沙堆上进行的试验。

  《柠条研究》作者很可能有伪造数据的行为,“棒棒榔头”揭发出他不知从
何处搞出了个锡林河流域122种植物平均值,我们查到了陈佐忠等人的试验资料
(中国草原1983年2期52-55页),将陈佐忠资料与牛西午的资料列于下,请读者
自己对比。

  陈佐忠的资料只有一个表,清楚地写出了测定时间是1979年6月底—8月中进
行的,牛西午引用了小叶锦鸡儿这一行和平均值这一行的数据,还多出了锡林河
流域122种植物平均值一行数据(陈佐忠的文章没有公布122种植物的分析结果)。
在牛西午的表4-10中出现了6月29日、7月26日、9月24日三个采样期。陈佐忠6月
底开始进行测定,并没有说,小叶锦鸡儿的数据是6月29日测定的,而牛西午的
表4-10的6月29日采样数据就是陈佐忠的表中数据,牛西午怎么知道陈佐忠是6月
29日进行的测定?这行数据的测定时间不是牛西午伪造的吗?牛西午的表4-10的
7月26日采样数据是怎么来的,不是伪造的吗?问题是陈佐忠等人在8月中就结
束了分析,怎么会在牛西午的书中出现了9月24日的采样数据?那就请他自己交
代。

  再举一条“棒棒榔头”没发现的问题:牛西午在他的《柠条研究》(48页)
表2-2是抄袭吴高升等人发表的《内蒙古柠条种类及利用的调查研究》(中国草
原1986年1期34~40页)中的表2 :几种柠条的生育期。吴高升表1中的数据很可
能被牛西午用在他的表2-21中,吴高升的表1与牛西午的表2-21的千粒重不同,
而种子的大小(长和宽两个数)又完全一样,奇怪?这些问题也只有牛西午本人
才能说明白。牛西午的种子千粒重用区间32~52克表示(见65页表2-21)等,我
们要问,是将小粒和大粒种子分开计数、称重?还是数了很多份?这数据很可能
是伪造的,用区间表示千粒重也是因为对千粒重概念不清楚。

  千粒重是随机数1千粒种子的重量,这项工作的工作量很大,一般数1份,也
有数2份,取平均值,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和栽培条件下的千粒重是有差异的,
因此千粒重总是表达了具体的研究条件,吴高升的研究是1984年在伊克昭盟进行
的,如果牛西午是在另外地方进行的研究,千粒重当然与吴高升的数据不同,那
又为什么出现几种锦鸡儿种子的大小(长×宽两个数据)又完全一样,这就奇怪
了。牛西午是用区间表示千粒重,是他对同一种锦鸡儿调查了很多地区的千粒重?
那又为什么不用平均值和标准差表示?他很可能是想当然的伪造出的数据,目的
是避免读者说他抄袭吴高升的数据。

  近年,我国学术界的腐败现象严重,没有教过书的处长、科长教授的出现,
假文凭,搭车署名,大量出版不值钱的著作,演变到剽窃、抄袭、伪造数据等行
为,过去山西农科院这样的省级农业研究单位,是不能招收研究生的(虽然,在
这样的单位也有许多名校毕业生,有些研究人员的水平很高,也出过许许多多高
水平的科研成果),这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近年,像这样的一些单位的个别领
导通过各种人际关系到大学挂名招研究生,又演变到招博士生,我不明白,如果
对根冠比概念都不清楚,同一个饲养试验,居然用两个品种的羊进行(见棒棒榔
头的揭发),这样水平的人怎么成了博士生导师?居然通过了山西省申报工程院
院士,希望山西大学和山西省领导重视揭发材料,白纸上的黑字,抹不掉的(很
好核对)。

  呼吁各省教委和高教部严格把好博士生导师质量关。我国应该有正式杂志或
报纸开辟专栏进行反学术腐败的报导,对于揭发材料,由3位以上专家审查后发
表,这就可以把那些学术界的政客搞臭,净化我们的学术界。学术界的剽窃、抄
袭、伪造数据等现象当然是少数人的行为,但与过去的学风相比,这几年的现象
十分严重,问题是这些剽窃者常常是些有权势的人物,被揭发者常常受到打击、
穿小鞋,这就要求严格执行党纪。对于剽窃、抄袭、伪造数据者,大家都来揭发
和批判。

  祝新语丝的反学术腐败栏越办越好,在揭发学术腐败方面做出更大成绩。

(XYS20050219)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