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南方周末》,1999年就有些烂了

  李东赫

  近日在《新语丝》看到方舟子、于建嵘之争引发的《南方周末》是否堕落的
话题,勾起我心中一件往事。

  16日,方舟子先生在《〈南方周末〉岂止是堕落而已》一文中认为“说《南
方周末》堕落,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近一、两年来一直有人在网上这么说。也一
直有人为这种堕落找借口,说是受上面打压的缘故,要大家体谅。”;而国宝先
生则在《我看〈南方周末〉的问题》一文里说“由于大家都大致明白的原因,
《南方周末》在新世纪之初被抽去了脊髓,如今她不但失去了往日的荣光,还不
断增添令人揪心的耻辱”。

  如此说来,《南方周末》至少在上个世纪还是挺好的,现在却不行了。我对
此不敢苟同,因为这份报纸早在1999年就有些烂了,我和它拜拜已经有六年了。

  20世纪末,我在海南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工作。当时,保险大概还算得上是新
生事物,很多人对它充满好奇。那两年,《南方周末》没少刊登谈论保险的文章,
可惜往往谬误百出,包括杨帆博士的一篇带不少火气的文章。以我们专业的眼光
来看,那些作者写这样的文章,那些编辑发这样的文章,是因为对保险一知半解
导致的。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职场或酒桌前谈起来,总为之担心和惋惜。《南方周
末》在海南影响力相当大,其错误言论对我们开展业务产生负面效应,而这样的
错误言论对《南方周末》来说又不免是个污点。

  因此,当《南方周末》有一天就保险的某些问题征集读者的意见时,我非常
踊跃,花两天功夫,就保险合同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细细阐述一番。写完,打印
出来,请同事们阅读,确认没有什么漏洞后,才向《南方周末》投寄。那时在海
南上网还比较罕见而且麻烦,我是把打印件装进信封,贴上邮票寄出去的。

  过了一些日子,当时的顶头上司郑保国跟我说:你的文章已经发表了,但没
署你的名字。我马上到报摊买一份《南方周末》一看,果然有一篇作为上次问题
答案的文章,内容与我的原稿大同小异,可作者是本报记者(或者“编辑”)。
文中仅仅蜻蜓点水一般地提及很多读者来信表达看法云云……

  诚然,我所写的观点大都不是我独创的,翻阅一些与保险有关的资料,都能
找到,但分析整理这些素材,排列组合之后提出看法,就非得对保险有切身体会
不可。我就不相信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和我的一样。还有,一个作者形成一定的文
风后,熟悉的人很容易看出其个人特征的呀。报上的文章,我心里明白骨架是我
搭的。

  报上发表的文章里确实有些我未提及的看法,说明编辑毕竟做了些收集整理
的工作。可是我很难相信写得出高水准保险文章的读者有那么多,多到报纸上登
不完。就算很多,有一百个吧,一百个人名也就是三百字左右,占一个豆腐块大
小的版面而已。两百个人名呢?也大不到哪里去。写一句“感谢以下读者”后列
出热心读者名单很难吗?如果怕豆腐块太大,挤它们宝贵的广告版面,哪怕在文
中提一两个编辑时作为主要依据的文章作者也好啊。可《南方周末》没有,用
“很多读者”轻轻地抹杀了我和他人努力的成果。

  “贪天之功为己有”一语,大概就是形容这种行为的吧。

  六年过去了,两千多个日子并不短。岁月模糊了我的记忆,前后两份报纸也
没有保存(要是《南方周末》指责我毁谤它的名誉,还得请他们提供报纸。哈
哈!),很多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但那种怒火中烧的感觉记忆犹新,当时做出的
决定一直坚持到现在:再也不买这份烂报纸!六年下来,倒也省下一小笔钱。

  六年过去了,两千多个日子并不短,报社里的人也该换过好几茬。当初粗暴
地对待我和他人劳动成果的编辑或许早已另谋高就。可我知道,一个编辑部的风
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新编辑必然从老编辑那里受到很强的传统影响,无论
是好的,还是坏的。即便高层全部换血,只要中层和基层留几个“老人”,传统
就不会轻易消亡。

  六年过去了,两千多个日子并不短,《南方周末》又出了三百多期,刊登了
不少有影响力的文章。可我就是不喜欢它。这几年又不知伤害了多少作者的心呢!

  现在,它一贯乱舞的剪刀撞到了一贯认真维护自己观点之完整性的方舟子先
生的枪口上。对此,我的感想只有八个字:《南方周末》活该倒霉。

  当初,我作为“很多读者”之一,无法也无暇和《南方周末》好好算帐,只
有厌而远之。现在,有这么多人认准它堕落了,想必会采取实际行动,加入拒绝
《南方周末》,不买《南方周末》的行列了吧。

  也许,有些人希望《南方周末》重振雄风,焕然一新,但我对它的改变不抱
什么希望。

  从前,我碰到烂了一块的苹果时,总是剜掉烂处,吃其他大部分。后来看到
一篇文章,说是苹果一旦烂掉一块,其他看起来挺好的地方也为了抵抗侵入的病
菌而发生化学变化,已经没什么营养可言,最好是不吃。(是否如此,方舟子先
生应该有发言权。)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买苹果的时候多加小心,尽力不花冤
枉钱买烂苹果。万一在吃的过程中发现烂处,哪怕很小很小,也毫不犹豫地扔掉
整个苹果。

  对一份烂了,堕落了,而又沾沾自喜于其堕落,显出一派自负,傲慢作风的
报纸,就让它堕落下去,直至被所有醒悟的人当成烂苹果扔掉为止吧。

  2005年11月20日
  于北京

(XYS200511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