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973的运作与郭熙志的无耻

  不亮

  据说设立国家“973”项目的宗旨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然而,基础科学研
究中最引人入胜也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具有重大科学和社会意义的新发现和新创造。
其新的含义包括了事先难以预计和计划。绝大多数科学上的重大新发现都是科学
家自由研究的结果。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除了航天(多数情况下不是基础研究)
和高能物理外,一般不需要集中大量人力、财力攻关。用“973” 方式进行国家
财政高度集中的基础研究完全不符合基础科学研究的自然规律,以至于现在,所
谓973首席成了人们按照官本位的思路向上爬的一个重要的台阶,一个地地道道
的不利于基础科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973的问题还不止于此。钱的集中必然引起竞争团队的集中。于是竞争973资
金的过程中,合纵连横的作用便远远大于科研思路,运作大于科研。这样的大项
目在当今中国主要是运作出来的,而且在指南出路之前就要运作,拿到立项权及
指南撰写权。最差也要在指南出炉后(如果那个极为具体的指南没有将幸运的你
排除在外的话),积极运作,拉出一批在中国说话占地方的各路诸侯。在运作这
类申请时,有时诸侯们一般会推出一个学术声誉较响、特别是学术权力较大的人
作首席。仅仅靠科研思路好而拿到973是天方夜谭。

  名不见经传、地位仅为博士后、学术上并无十分过人之处、而且身处国外的
郭熙志凭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拿到973资助的。其能够上来是各方面利益博弈中
的妥协,是高难度的、与科学无关的行政运作。而且,这一运作中郭熙志不可能
是主要操盘者。接受“历史上最年轻的973首席”的吹捧,甚至著文说什么自己
写的标书、自己进行的答辩云云分明是误导大众,是很无耻的行为。

  事情已经越来越明白:影响中国科技进步的主要障碍已经不是资金和(科学)
人才的缺乏,而是科学界人文环境的恶劣。郭熙志这样的出国留学两年便有了高
效率地进一步恶化中国科学界人文环境的资本的海归还是不要归来的好。

(XYS200801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