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有比较才有鉴别:施一公与另一个人

  作者:Chuleo

  看了施一公事件的是是非非,我一直想找一个人可以对比的人,使我们更清
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真实意义,我们应该在什么方向上评论一个人物,
舆论对谁应该更宽容些。近日一位友人告诉我有一人可一比,此人就是上海中山
医院原心脏科教授姜愣。对于此人我原本也知道一些,近日看了她自撰的文字
“‘中山’,我的中国根”(见附记,以下简称“姜文”),不禁对她如此不惜
往脸上贴金,十分惊愕。及至约谈了几位熟知她的人,使我觉得与姜对比,施应
该更得到舆论的宽容,他陷于现况与管理部门的不善管理(或失职)也有相当的
关联。

  姜是上海中山医院特殊培养的一个人才,在“水到渠成”之后就回流美国,
不负她的美国“老人家”(指Weyman教授,见姜文)所望。她于J签证规定回国
服务两年期满后再次赴美,就此扎根于美国,什么她的主义信仰、D性、(中国
的)高职、院长、研究所所长就一慨“bye bye”, 为了“尽为母之职”,为了
“可能的自私”,为了她追求的美国高职和生活,为了不辜负Weyman 的赏识,
义无反顾地回流了美国。其实这一切就在她早已精心规划的安排下,逐步实现其
目的。“她的中国根”对她的特殊培养,据不完全统计:学英文3年,其中一年
是全脱产在外语学院学的,到北京阜外医院进修一年余(中山医院本身是国内心
脏病学科培训基地,去国内其他医院外出半年以上学习史无前例后无他人就她一
人),80年代初公费出国学习2年余,1991年再次公派出国…,为了她中
山医院特地从超声诊断室中分裂出一个“独特的由心内科医师主持的年轻心超
室”,买了进口仪器供给她专门从事心超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她再次造访
Weyman 时就考出了超声检查的上岗证书,在美国谋职办绿卡,找了一份心超工
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复习医学基础和临床各科知识,顺利地通过了美国
医生所必需的1、2、3级资格考试、内科专业和心脏病专科医师的考试,被破例
豁免了全部住院医和心脏专科的临床训练” (这些资格考试她早就在80年代
出国时开始准备了)。在1、2、3级医生资格考试通过后,她就周转于
Nebraska, Massachusetts 的几个医院,实现其美国梦想。她作为内科和心脏科
医生现谋职于多家医院或诊所:Holyoke, MA,Baystate Neurosurgery 
Associates,MA 等。可以清楚看出姜出国不是学好了技术回国效力的,她的一
切努力和巧妙安排,就是在于做美国医生。中国人在美国做医生的很多,像她这
样不惜手段,巧妙利用国内――“她的中国根”――的一切资源和潜心安排而轻
松地达到目的的恐怕不多。

  “50出头”的她在MGH完成研究后正好回国报效时,却提出了令人惊讶和
值得注意的两点:1“尽为母之职”,2 “中山有人才辈出,而儿子只有我一个
母亲”。她是说你中山医院反正人很多,不缺我,我就不回来了,我要陪儿子在
美国念书。她儿子于1991年在上海念大学3年级时随其母去美国。像她儿子
20岁开外赴美留学的比比皆是,没有姜在美国工作,姜就不尽“为母之职”了
吗?其他的留学生父母不随儿女出国就不尽职了吗? 其实姜的目的是要利用其
本人的影响(中山医院副院长、心研所附所长)为其儿子疏通美国的仪器公司人
员为其儿子找工作办绿卡。有一位中山设备科的职员提及的一些往事,使人们不
仅要联系到姜第一次回国后订购的一台仪器为什么运到中山就不好使用?使几十
万美元付之东流?这里面究竟有什么联系。

  聪明如此的姜教授,请谈谈你怎样对待你的“中国根”的,如果中国特殊培
养的人才都像你一样的如此巧妙圆滑地“海流”而不是海归,“中国根”不是要
枯死的么?可叹的中山网站,还把姜文作为院庆专题刊出,你们不是想让莘莘学
子向姜教授学习,学习她的聪明圆滑、十年潜心安排准备就绪和“可能的自私”,
从“中国根”海流出去做美国医生么? 

  行文至此,作者不禁要想说一声,我们要肯定和善待施君,施先生,请你也
要明白,你是一个公众人物,人们对你的要求,不只是你的回归,你是人们心中
的一竿标尺,人们对你要求的高度是对你的期望,请你一定好自为之。我建议你
应按照美籍科学家的身份行事,混淆身份或不考虑真实身份做事并不妥当,我想
你一定有这个雅量和胸怀。

  附记  姜楞:“中山”,我的中国根
  http://www.zs-hospital.sh.cn/70syq/wyzs/1227a.htm

(XYS20080924)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