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方舟子按:这个张浩,就是不久前在《南方周末》为蒋春暄抬轿的那一位。)

揭露伪科学是“凡是论”?
  --求教于张浩研究员

  陈祖甲

  自从中科院院士郝柏林先生提出“赝科学”概念之后,反应比较平淡。支持
者发表的文章极少,不同意见的文章也不算多。不过,在不同意见文章中有几曲
杂音,让人难以理解。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浩先生发表的《实践是检
验科学与非科学的唯一标准》一文便是其中之一。(见《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2年第3期)本人才疏学浅,对哲学知之不深,对自然科学也懂得不多,愿在
此求救于张浩先生。

  张先生对“赝科学”概念的提出,尤其是对近二十多年社会上对伪科学的揭
露感到厌烦。他说:“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人,总
想找个对立面来批判,以显示只有自己最正确,他们总是大搞科学‘凡是论’,
今天批张三搞的是‘伪科学’,明天又指责李四正在探索的科学前沿问题是‘赝
科学’。其结果将会严重地束缚科学家们的手脚,使人人谨小慎微,不敢去大胆
地探索未知领域,因此,也不可能有科学创新。”他要求“尽量宽容一点” 。
郝先生的“赝科学” 概念是在2002年3月才提出的,距张先生批评才三个月,揭
批伪科学的时间则比较长。足见张先生的这段话是针对揭批伪科学的。揭批伪科
学就是搞科学“凡是论”,这顶帽子真不小。

  近二十多年来,伪科学似沉渣泛起,给广大公众制造了精神毒品,造成国民
经济损失,什么水变油、超浅水船、纳米水、人体特异功能、某某气功、外星人
来地球等等。这些宣扬迷信、弄虚作假的事件趁拨乱反正、社会机制转轨之际滋
长起来,造成污染,障碍社会的发展。因为其滋生得多,才有今天批这个,明天
揭那个,难道能听之任之,不予铲除,任其滋长蔓延吗?揭露伪科学本是科技界
有识之士的善举,是正直的科技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正直人士的份内之事,怎么
又成了“凡是论”了呢?

  什么是“凡是论”?这个观念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四人帮”被粉
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涉及到毛泽东同志晚年的某些错误能否纠正的问
题。有的人借助其手中的权力,利用《人民日报》社论宣布:“凡是毛主席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于是
在全国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得
到大多数人的共识。经过这段历史的人,不会不看到“两个凡是”的阴影至今未
消,即便在邓小平同志的“九二讲话”之后,依然在某些场合作祟。

  那么揭露伪科学怎么又是“凡是论”呢?在引述了郝柏林院士给出“赝科学”
的界定之后,张浩先生说:“郝先生划分科学是非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所谓的
‘现代科学’,凡是与之相符的就是科学;凡与之不符的,即便是‘基于一定的
事实’,通过‘联想和推论’作出的结论,也是赝科学。”在张先生眼里,伪科学
与赝科学是一路货。两者都是“凡是论”的观点,不要“实践”。其实,指责揭
批伪科学不要“实践”的说法,早就领教过了。那个曾经担任人体科学领导小组
组长的领导就说过这样的话。他在1996年的“人体科学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
“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原则不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以
违反常识、原理为由,来否定特异功能现象,显然是错误的。”(见《中国人体
科学》6卷4期)到2001年他还坚持这点观念,一本正经地宣称:“许多现象在未
了解之前,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允许人去探索、去实践。要始终坚信,实践
是认识的出发点,是知识的源泉,是深化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见《中华儿女》2001年12期)对此,本人已作了剖析。(见《科学新闻》2002
年10期)

  那么,在揭露伪科学的过程中有谁讲过不要实践的?请拿出证据来!据我知
道,揭露伪科学的斗士们做过许许多多严格的验证和艰难的证伪工作,有许多次
遭到无理的拒绝。能说揭露伪科学没有实践吗?这里还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
科学研究要不要作理性思考?换而言之,能不能把那些经过千百万人次和多少年
的实践证明和考验的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作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指导?科学发展
的历史告诉人们,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是如牛顿所言,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
的。任何时代的科学前沿,从来不会甩开前人的肩膀,踢开先辈的研究成果得来
的。这一点,只须举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便足以证明了。杨
李的这项成果经过有关科学家的严格验证,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宇称可以不守
恒。但宇称守恒定律并没有因此被彻底推翻。著名科学家周培源生前在讨论真理
标准时期,说过一段很有说服力的话:“在理论工作中,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理论提出来,第一,要看它能不能说明旧理论已
经说明的物理现象;第二,要看它能不能说明旧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第三,要
看它能不能预言还未注意到或将要发生的新现象。”(1978年8月3日在庐山基本
粒子研讨会上的讲话)难道张先生对这段话能置之不理吗?

  再说,科学实践过程是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经过严谨的实验,掌握精确的
数据和相关信息,据此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决不是某些人当着一群不明真相
的人耍一番手段就算数的。这同郝院士谈到的“用现代科学方法去证实和排伪”
是一致的。而伪科学,从耳朵认字开始的人体科学,到水变油、超浅水船等等,
哪个不是叫人恪守“眼见为实”、“心诚则灵”的信条,表演一番的,就象舞台
上表演魔术一样,从来不让别人验证。这能称得上科学实践吗?其所谓的“成果”
能定位在什么“世界第x大发明”、“科学革命”吗?

  对“赝科学”这一概念,本人并不赞同。(拙作见《科学新闻》2002年14期)
但还要为郝柏林院士说一句公道话。郝先生说:“所谓赝科学,大都基于一定的
事实,辅之以各种联想和推论,却没有同现代科学方法去证实和排伪。”张浩先
生在文中引述这段话之后才作分析的。这里明明讲了“现代科学方法”,可是到
了张先生嘴里却变成“现代科学”。--见本文开头引述张先生的话--“科学”
与“科学方法”是不能等同和替代的。张先生不会不知道形式逻辑中有“偷换概
念”一说。而这又恰恰是所有伪科学的鼓吹者、实施者与呵护者惯用的伎俩。张
先生在这里却借此给揭批伪科学戴上“凡是论”的帽子。这帽子可不合尺寸呀,
还是请张先生收回吧。恕我冒犯了,没有按张先生指点的“尽量宽容一点”去执
行。

  2003.1.20

(XYS200308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