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我为北大的“第一刀”辩护

  杨曾宪

  马少华先生《评为北大改革“辩护”的三点看法》,对张维迎教授将“改革
第一刀砍向教师,而不是行政人员”阐述的理由,概括为三条。其一:“同时推
出行政改革和教师体制改革震动太大……,在教师人事管理改革推行一段时间之
后再推出行政人事体制改革,行政人员相对容易接受一些。”其二,如果教授水
平不高,要求高质量的行政服务也有些不理直气壮。“你说我服务不好,你又是
什么水平?”其三,“谁控制着最大资源,谁就有最大的发言权,在北大也不能超
出寻常。”(原文注:引号内为报道原文,而非张教授原话)。 

  马先生认为,这三点,不仅在事实上和逻辑上都有问题,且都明显在为不公
平辩护:其一:“反过来难道不是同样可以说,如果先改革行政,教师容易接受
一些吗?”其二:优秀的大学,管理与教学研究,各自独立。“没有什么行政服
务人员会挑剔大学教授的水平,就像没有什么酒店服务人员会挑剔客人的水平”。
其三:高校控制资源的现状,本身就是不公平,就是应改革的对象。不去改革这
个对象,而以此为“天然合理的基础、出发点和评价标准,那改革还追求什么公
平呢?” 

  这些反驳有些道理,有些需分析。关于第二条,马先生称张教授犯一低级错
误,确乎如此。关于第三条,如果这北大的改革,就是要维护官僚化行政体制,
强化“资源不公”现状,我想,这北大改革便没什么值得关注的了。但事情并非
完全如此。这改革第一刀砍向谁,确是策略问题。而在选择中所遇到的“第一条”
问题,也就是整个中国改革难题的缩影,即效率与公平孰为优先的问题。放到北
大,就是教研水平提高与校内社会公平问题。面对这个问题,鱼与熊掌兼得是不
可能的。中国的改革,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中国大学的改革,同样只能水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是兼顾,这第一刀的目标就要着眼于水平(效率)
提高。

  当然,从理想的自由价值观出发,公平是第一位的。但改革要成功,却必须
悬置理想主义。不必讳言,中国的高校科研机构中行政异化局面已非常严重,科
研教学甚至已不是目的,而成为行政长官获取政绩的手段。为什么学者们争着当
官,归根结底,就是这种异化体制和价值取向在作祟。那些掌了权的教授,或混
上教授的官员,非学非官,一面大量垄断学术资源,一面大量泡制泡沫学术,在
学界沽名钓誉,在政界巩固权力。这些弊病,人人看得清,但它却不是你砍一刀、
两刀就解决的,因为它涉及整个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问题。即便牛气如北大,也不
能说改就改的。而对教员人事制度改革来说,既有现成章法可依循,又能相对
“立竿见影”提高教学质量(注意,不是科研水平)。这与用工制度改革易、国
企体制改革难是一个道理。因此,站在北大决策者立场上,“第一刀”选择教师、
选择水平(效率),我想,这是很正常的。换谁当校长也别无选择。

  但我认为,北大的这“第一刀”还有更充分的理由。这是因为北大的教学质
量问题远远高、重、大于其内部公平问题。俗话说,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季。
北大是全国的北大;全国的文科状元都在北大。北大迅速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
研究生教学质量,事关国家兴旺、社会进步,这是耽误不得的。因此,站在北大
报效国家和社会的价值立场上,她也应该这样做。

  问题是,北大毕竟非同寻常,她这“第一刀”能否奏效,其本身就有一个决
策水平问题。如果不能兼顾公平,改革阻力过大,也可能惓刃受挫的。兼顾办法
之一,就是结合学术人事改革,彻底摘掉行政人员的职称帽子、摘掉一流教授的
行政帽子,解决亦学亦官的问题。将“学官”手中掌握的资源统统集中到选优出
的教授手中,让他们食有“鱼”行有“车”。届时,行政人员若牛气,不要他服
务就是了。国外大学一流大学教授牛,也就牛在他手中有资源。目前这种“处长
教授”、“校长教授”就是“一流”的局面不改变,还侈谈什么教学改革呢?从
这个角度讲,第一刀砍向教师,砍得彻底,肯定要促进高校行政改革的。不知马
先生以为然否?

  注:《南方都市报》7月19日发表时有删节。

(XYS200307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